bet365中文

昌吉州:让绿色成为生态底色发展主色

2018-06-25  来源: 昌吉新闻网  2018-06-25  11:56:3   

昌吉新闻网 记者  刘茜

绿色,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持之以恒守护的颜色。近年来,昌吉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绿色成为生态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

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6月18日,小雨中,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空气格外清新。远远望去,错落的鱼塘星星点点,身披雨衣的村民荷锄外出,宛如身处一片世外桃源。

2017年12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2017年“中国最美村镇”评选颁奖盛典上,十三户村荣获第五届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

6月6日,记者漫步于十三户村,看到很多院子里都有三格化粪池式或双瓮漏斗式厕所,有的院子甚至是具有完整上下水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

6月7日傍晚,夕阳下的玛纳斯河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柳枝翩然起舞。农夫山泉在全国有8个饮水基地,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一次水质排名,位于玛纳斯县的基地水质排名从没让人担心过。这样的底气来自昌吉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落实。

在昌吉市头屯河沿岸,横跨大桥南北的这片区域,今年10月底,将会呈现一个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就是这片区域,曾汇聚了屯河水泥等87家企业、26个砂场,造成河道附近及下游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污染,昔日的“母亲河”被居民称作“头疼河”。

2012年以来,昌吉市实施“工业进园区”,并计划投资57亿元,建设集“一湖、两带、九大主题公园”于一体的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组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立体生态互动链,进一步改善头屯河流域生态环境。

一汪碧水,折射出昌吉州的河湖之变,更浓缩着昌吉州对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不断延伸的“生态+”效益

晨雾中鸡鸣狗叫,夕阳里炊烟袅袅。依山傍水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历经百年,仍然保持着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

“以前月亮地村是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那时村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河边到处散落着鸡舍、羊圈、牛棚。”英格堡乡副乡长李文翔说。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月亮地村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对一些老房子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修旧如旧,由此,该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村民李秀兰把自家1914年建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月亮人家”农家乐,房子保持着老宅的原貌格局:青瓦、黄黏土墙、木栅栏院墙,而房内宽带、供排水、水冲式卫生间、标准化厨房一应俱全。李秀兰说:“现在,全村已有34户村民经营餐饮住宿,户均年收入6万元。”

陈国春是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这两天,他正带着工人们忙着繁育加州鲈鱼。这是今年3月初新引进的品种,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陈国春说:“家门口水资源丰富、条件便利,村里有5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养鱼,年产值达到400多万元。”

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位于天山北部山区,没膝的野花漫山遍野,雪峰、林海、绿草、鲜花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吸引了不少疆内外画家慕名前来写生。看到这一商机的村民马生喜动了心思,2013年开办特色农家乐开始搞接待。随后,全村20多户村民也加入进来,每年接待超过5000名全国各地的画家和他们的学生,村子里面还建了咖啡馆和康养基地,“画家村”声名鹊起。

绿色屏障 守护幸福

6月9日,在奇台县北部沙漠边缘,西北湾镇满营湖村65岁的牧民欧麻尔正在自家院里的菜地浇水。“以前沙子移动得很快,我被迫搬到了其他地方,现在这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沙子也不再往前移动了,环境改善了许多,还能在院子里种菜了。”欧麻尔说。

奇台县西北湾荒漠林管护站站长热哈提·索力坦说:“1998年奇台县成立了荒漠林管理站,在沙漠里边建立了6个管护站,有30多名管护员。现如今这里植被茂盛,环境有了巨大改变,野驴、黄羊等动物又回到了这里,我身为护林员感到非常自豪。”

按照南护天山、中建绿洲、北治沙漠的总体思路,奇台县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在北部沙漠主要以种植梭梭、红柳为主,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了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3公里至5公里的防沙固沙绿色屏障。

与绿色同行,与环境共赢。在昌吉,坚持绿色发展,躬身生态建设,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主办: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主管: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组织部
Copyright©2005-2015 by xjcjdj.cn & cj-dj.cn  bet365中文 昌吉博格达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0994-2346671  新ICP备15000727号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