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忠花 马树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近年来,木垒县把实用人才工作提高到新到高度,在实用人才的发现、使用、培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用心用力,使实用人才争相斗艳“乡村大舞台”,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角。
技艺比拼,传统文化斗艳“乡村大舞台”。以《木垒县发现、使用、培养、引进人才办法(试行)》为统领,制定了《木垒县优秀实用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对全县实用人才展开摸底排查,建立了“实用人才数据库”,入库人才975名。在县电视台开办“寻找民间大师”栏目,有计划的展示一批优秀技艺。每季度组织实用人才开展不同领域的技艺、技能大比拼,例如乡村传统饮食“锅盔”大赛、流水席“厨王”争霸赛、民间剪纸现场晋级赛、传统手工雕刻展示会等,通过技艺技能比拼、展示,使实用人才在较量中不断切磋技艺,也使更多的实用人才亮相“乡村大舞台”,使民间乡土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参与全域旅游,传统手艺重新“吃香”民间。木垒十二届县委确定了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在全域旅游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需要恢复再现各类民俗文化,此时传统工匠成为“宝贝”。今年67岁的张世泰是成为月亮地村古村落保护开发修建工程的“首席”木工。实用人才乌兰重手工打造的哈萨克族风格的木质马车成为旅游景点的新庞。巴合尔古丽.热依木汗制作的哈萨克族大毡房成为民族文化展示的标配。通过全域旅游的开发建设,使大批民间传统手艺重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也使擅长这些技艺工匠重新“吃香”民间。
产业化布局,传统技艺成为致富的“金饭碗”。充分发挥木垒县哈萨克刺绣的传统技术优势,因势利导,全力推进刺绣产业化发展。成立刺绣产业协会,全力投资打造了木垒民族刺绣产业园、阿吾勒民族风情园两大产业基地,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成立区、州级刺绣产业人才工作室,将传统的民族刺绣、手工艺制作工艺进行提质升级,定期组织开展刺绣技能人才培训,选派优秀技术人才赴疆内外学习深造,培养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4名,培训有资格证书的专业绣娘6000余人,实现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亿元。刺绣人才成为木垒实用人才的主力军,刺绣产业也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改良提质,传统“小把戏”成为致富“大门道”。引进优秀的专家团队和技术顾问,跳出“就传统做传统”的圈子,对民族刺绣、木雕、骨雕、冬布拉制作、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能人进行集中培训,进行业务指导、改良、包装,打造特色“木垒有礼”伴手礼100余款,先后扶持木雕、骨雕、银器加工等传统工艺品制作人才创业82名,建立特色人才工作室28个,带动就业300余人。将闲来无事的消遣娱乐“小把戏”转变为民间艺人脱贫致富的“大门道”,丰富了旅游产品,繁荣了民俗市场,使传统技艺走向市场。
俞海
郭菲菲
|